含絨量”修改為“絨子含量”,即是為了順應國際市場,也是大勢所趨。羽絨廠家

此次GB/T14272《羽絨服裝》對于羽絨服加工廠其中以“含絨量”修改為“絨子含量”為引起大家的注意。
那么這一修訂,到底會為做羽絨服的加工廠以及消費者帶來哪些影響呢?
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到含絨量和絨子含量有哪些區別?
我們都知道一件羽絨服,里面的填充物由羽毛和羽絨組成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還有一些從其上脫落的單根“羽絲和絨絲”。
顧名思義“羽絲和絨絲”他們是絲狀的對羽絨服保暖用處并不是很大,反而是羽絨服跑絨的罪魁禍首。
那我們通常所說的“含絨量”,則是絨子和絨絲在羽毛羽絨中的含量百分比。如果說一件羽絨服的含絨量是80%,那么“絨子和絨絲”的含量就占到了至少填充物的80%,而剩下20%是羽毛、羽絲和一些其他雜質。
絨絲對于羽絨服是并不友好的,那絨絲到底在羽絨服中是什么地位呢?絨絲到底算不算羽絨。就是因為有著絨絲這種負面因素的存在,含絨量成為一種尷尬的位置,也有一些不良做羽絨服的加工廠鉆漏洞。因此帶來了羽絨服的質量問題。
那么含絨量能帶來哪些質量問題呢?
就是一些做羽絨服的工廠在生產過程中,刻意地做上了一些手腳,而這種負面行為偏偏不會影響產品的合格評價。
我們就就以含絨量80%的羽絨服為例,按消費者的設想,本應是80%的羽絨和20%的羽毛,可實際上并非如此。
有些不良做羽絨服的工廠額外添加部分(成品)絨絲即可彌補!正因為這樣羽絨服將連帶著出現蓬松度下降和跑絨等一系列質量問題。
所以在新標準中的被取消,并不讓人意外。這是大勢所趨!是必然的結果。
如果有一款國外的羽絨服標注著含絨量,那么你就要小心購買了,它很有可能是假貨!原因是,國外的羽絨服是絕對絕對沒有含絨量這個東西的!
而國外的羽絨標準雖然不盡相同,但都不會有含絨量這種奇怪的設定,把羽絨與絨絲混在一起。
例如美標,就在每種規格下,鮮明地標出了絨子的低限定,和絨絲的高限定。
就連臺灣的羽絨標準,都是緊跟著這種國際趨勢。
因此將“含絨量”修改為國際通用的“絨子含量”,可以說是為了順應國際市場。